可能不只姜萍,在阿里数学竞赛预赛里,北大清华中科院都是作弊大户

皇冠体育官方网站
皇冠体育官方网站更新:2024-06-30 评分:4.9 访问量:88567

1、谁最可能作弊?还是看看数据吧

中专生姜萍拿到阿里巴巴数学竞赛预赛第12名,引起互联网上的普遍质疑。尤其是一堆名校精英,更是冷嘲热讽。

毕竟这是开卷考试,毕竟是在家自己做题、线上提交,并没有现场监考老师,作弊的条件,人人都有。

精英云集的名校学生,他们作弊的机会其实远超姜萍,因为他们人多,集中,背后还有很多教授当靠山。

有人把比赛名次和获奖者所在学校做了个图表,把那些名次紧挨的又是来自同一个学校的入围者都列出来。



这个数据显示。很多学校都出现这样的「小组」:他们来自同一个单位,名次都紧挨着。

在一个几万人参赛的大型比赛,如果参赛者是随机自己参赛的,分数会拉开很大。

同一个学校的几个参赛大学生,如果他们的名次分别是第134名、12600名、380名、31111名、2800名,这样分散才是合理的。

同一个单位的4名参赛者,在5万人参赛的比赛中,名次都挨在一起,这概率有多大呢?

如果你学过排列组合,就知道这概率应该是远远低于一亿分之一,接近于零。

如果出现很多人名次紧靠在一起,这说明什么?

这说明他们的分数都几乎一样。言外之意,就是彼此抄答案。甚至答案完全一样。

2、看看数据,一大堆名校都涉嫌作弊

对于这样的数据结果,大家自然会有所议论。数据显示这些参赛者存在大面积的作弊。当然也可以美其名曰「团队作战」。

阿里巴巴数学竞赛的规则,就是故意给团队作战留下空间。

数据显示,参赛的选手涉嫌「团队作战(弊)」的,有很多名校和科研机构,比如复旦大学、上海交大、南京大学、南开大学、中国科学院、山东大学、也有一些名声震耳欲聋的海外世界名校,比如斯坦福大学、加州理工学院、麻省理工学院、卡内基梅隆……不过这些海外发大学参赛者都共同特点是,他们的名字似乎都是汉语拼音。

最团结的是中科院,一个小组完全连在一起。

3、北大清华,也是作弊大户嫌疑犯

有人疑问:为什上面的图表里么没有北大清华?他们不是参赛者最多吗?



由于北大清华的参赛人数太多,为了避免这二个大学的人数干扰图表的清晰,研究者给他们单独列表。

这个图放大一下局部部分,这样可以看得更清楚。



再看看北大参赛者列表的局部放大,也是一段段连在一起。



无论是北京大学,还是清华大学,都有「团队作战」的嫌疑。

当然,别忘了成绩最集中的是「中国科学院」。

北大,清华,中科院,都是代表中国最高学术水平的地方。但是,这不等于他们不作弊。所以网民们自然也会有很多评论。





那么,这些精英们对于姜萍又是如何看的呢?清华大学校内网的调查显示:只有2%的人相信姜萍是靠真实力。这和民间很多人为姜萍叫好形成鲜明对比。



我觉得清华大学更应该搞一个校内网调查:「你认为我们清华参赛者是不是普遍作弊?」看看清华学生是不是信得过他们的同学。

4、初中生高中生,

当然也是要怀疑一下的

在阿里数学赛中进入决赛的,除了那些名校学生和各种精英,还有一群学历比姜萍更低的人。

他们是高一学生,初中生。下面就是是低学历获奖者的列表。



历年的阿里数学比赛,都要很多高中生和初中生。

我把这些数据给你看。

2020年,500名入围者有12名中学生,最小的是14岁的初二学生孙振远。

2021年入围的508人里,,高中生38人,初中生5人。最小的14岁,初二。

2022年,初赛入围的715名选手,高中生80人,初中生5人。

2023年入围的685人,有35名中学生,其中初中生6名。

2024,也就是今年和姜萍一起入围的,就有35名中学生,其中10位初中生,最小的胡家屹只有13岁。

姜萍今年17岁,与13岁的初二学生比,年龄大了4岁,而且在中专学业轻松,时间自由,可以用于数学训练的时间比初中生多好几倍。

即便如此,姜萍依然被很多人质疑。

为什么这么多人盯着姜萍,却不盯着那些13岁、14岁的初中生?你觉得中国的中学生有几个可以有业余时间学数学?

这种事当然也会引来很多质疑。



还有人说,难怪现在的中学老师都要招博士,原来是干这个用的。

5、为何不公开真相?

是不是有一种可能性,就进入预赛的那些选手其实大多数都是作弊的,不作弊的只是极少数,你觉得有这个可能吗?

对于阿里巴巴数学赛,很多人都在怀疑这种比赛规则原本就是鼓励作弊,鼓励「团体作战」,这样给那些有资源的精英更好的机会,而底层草根的机会几乎没有。

姜萍被广泛关注的最大原因是是:她是真正的底层草根,几乎完全没有资源——-除了她的老师王润秋。正是因为互联网对她的关注,让她遭受各种网暴。



当然,如果把那些获奖者的私人关系搞一个列表,或许还可以找到更多的「分数几乎一样又有私人关系」的参赛者。



要查到这种私人关系,我们普通百姓当然做不到。但是在大数据时代,如果动用某些资源,像疫情年代查「密接」一样查一下私人关系,或者像反诈骗一样查大家接过的电话,微信聊天记录,应该很快就可查清所有参赛者之间的私人联系,再看看他们的考试分数和私人关系、网络联系的关联性,大概就清楚了。

当然,如果阿里巴巴想搞好比赛的名声,可以更大方地把所有选手的试卷数据都公开。由于试卷是用LaTex格式递交的,很方便人工智能检索,只要搜索一下雷同答案,就很清楚。因为每道题都有各种不同解法,大家都思路不一样,推理过程也会截然不同,根据答案雷同就可以判断谁和谁是团队作弊。

当然,我相信阿里巴巴不会这样做。俗话说,「水至清则无鱼」。你把考试搞得太认真,参赛者就不会那么多了。因为只有留下规则漏洞,才会让很多人觉得「我也有机会」,才能把比赛搞得热闹。

从社会信任度的角度看,也不宜公布参赛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大数据,这会动摇大家对精英阶层的信任感,民众会质疑为何要给这么多大学这么多钱,养一群造假作弊的精英。精英和底层之间的割裂,也会更深。